文本:童道明
导演:任明炀
演出:李秋晨、孙悦、李剑鸿
舞台及灯光设计:刘钊
影像设计:徐显明
制作人:赖慧慧
出品人:王翔
出品:北京蓬蒿剧场
导演的话:
童先生的这个剧本,充满了困惑、自责、悔悟,但也充满了勇气,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爱,充满了对自由、宁静的渴望。很多人说,这个剧本不适合上演。诚然,这个剧本也许不像个“剧本”,因为它缺乏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性”,也缺乏一个有效的“戏剧结构”。但是,这个剧本的思想含量已足够支撑整个演出。我们只需把这个剧本放在当代剧场(后戏剧剧场)的场域中,一切“问题”都会变成“不是问题”。因为,当“剧作”降级为“文本”、与其它艺术手段平起平坐、不再是统摄整个演出的至高权力时,传统的“戏剧式结构”也将自行解体,演变为片段式的“拼贴结构”,而“戏剧性”也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于是,演员的肉体和声音,以及文本、影像、录音、声音表演者、灯光设计、观众参与等,共同铸就了整场演出的“血肉”。同时,演员们也放弃了“逼真式模拟”的表演方式,而改用“不失自我”的“转述式表演”。
此次的排演过程非常愉快,剧组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探寻各种可能性、勇敢地离开“安全地带”。这很“刺激”,让大家充分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思考的乐趣。最难忘的是:我们用童先生的“原装零件”,艰难地“重新组装”了袁教授和蔡女士的戏(这场戏也许最像“戏”),这个工作过程非常有意思,也让我受益匪浅。
“蓦然回首”,童先生勇敢地突破了自己,而作为晚辈的我们,岂能畏首畏尾、固步自封?社会需要不断进步,艺术更需要不断地革新。在此,我引用剧本中的一句话作结。这是于是之先生六十岁生日的时候(1987年),曹禺先生写给他的条幅:初望殿堂,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往复追寻,渐悟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