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炀作品《昨夜的双拥路》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

  
  2009年9月17日下午,话剧《昨夜的双拥路》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办,由北京市特聘教授、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谢柏梁先生主持。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张先教授、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音女士、《新剧本》杂志副主编林蔚然女士、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教授、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副主任郝荫柏教授、杨菁教授、王永恩女士、蔺文锐女士、王强先生等专家学者以及《昨夜的双拥路》编剧导演任明炀、制作人郑飞、主演于小斐、张文泽、蔡艺芸、赵莺燕等青年艺术家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昨夜的双拥路》由上海聆舞剧团出品,是2009北京青年戏剧节和山东国际小剧场戏剧节的参演剧目,导演任明炀、制作人郑飞等多名主创团队成员均系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的校友。此次,该剧在朝阳区9个剧场进行了三场公演,并在中国戏曲学院小剧场进行了两场学术交流演出。这部由年轻人创作和演出的话剧得到了北京观众和评论家的广泛欢迎和认可,并引发了讨论和争议。为了总结该剧的艺术创作得失、鼓励青年艺术家的戏剧创作,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特意举办了此次研讨会。
  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长、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张先教授认为该剧给北京青年戏剧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改变了北京本土青年戏剧导演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顺拐”面貌。该剧表现出了一种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洞察和关注,那种狂欢过后的凄凉很令人感动,但在戏剧节奏和一些场面的处理上还有待改进。
  《新剧本》杂志副主编林蔚然女士认为该剧继承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荒诞派戏剧”的传统,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经验进行了精彩的“荒诞叙述”,在此次北京青年戏剧节的众多参演作品中,是比较出挑的一个戏。四位演员的表演各具特色、清新自然,让观众获得了一种新颖的审美感受。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音女士认为该剧“从剧本实验出发”的思路对当今年轻人的戏剧创作很有借鉴意义,不同于形形色色的“导演实验”,该剧重新关注文本、关注语言的节奏和诗意,并且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教授杨菁女士认为该剧反映了80后、90后的真实生存状态——极度的物质膨胀和挤压,带来了无尽的空虚感和无助感。她对年轻的剧组成员们表示敬意,称赞他们在没有人认真写诗、做戏的年代执着于自己的舞台梦想,是精神上的贵族。
  戏剧史论家、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谢柏梁教授认为,该剧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当代“都市人”在物质生活、人际关系中的奋力挣扎,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作品。同时,谢柏梁教授也宣布,话剧《昨夜的双拥路》的交流演出和研讨会,拉开了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历届校友作品展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戏曲文学系的教学视角从案头剧本到舞台呈现的跃进。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将坚持以舞台实践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鼓励和支持师生们更多地参与到方方面面的剧场工作中去,承担起传承戏剧文化的责任。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张先教授和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主任谢柏梁教授